歷屆論文 101-105學年度
101學年度太空所畢業論文題目一覽表
博士論文
| 姓名 | 指導教授 | 論文題目 |
| 周郁傑 | 郝玲妮 | 地球磁層頂一維與二維結構 |
| 饒駿頌 | 郝玲妮 | 對電漿系統中帶電粒子束與救火管不穩定性之研究 |
| 何宜穎 | 劉正彥 | 地震期間大氣層與電離層之電磁現象 |
| 賴彥廷 | 郝玲妮 | 磁流體波於地球磁層頂電流片中傳播之研究 |
| 李奕德 | 劉正彥 | 福爾摩沙衛星三號掩星觀測資料同化電離層與熱氣層耦合模式 |
碩士論文
| 姓名 | 指導教授 | 論文題目 |
| 林韋彤 | 林唐煌 | AERONET觀測資料在氣膠種類輻射參數之討論 |
| 許仁愷 | 葉永烜 |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Gas Density Distributions and Composition in the Water Plumes of Enceladus by the INMS Instrument on Cassini |
| 李先明 | 林佳賢 | 日冕物質拋射運動性質分析 |
| 李孟翰 | 陳錕山 | 單發多收合成孔徑雷達檢測地表移動目標物之模擬研究 |
| 陳冠廷 | 朱延祥 | 全球電離層散塊E層特性之研究:風切理論的探討 |
| 周彥含 | 趙吉光 | 先進電離層探測儀地面電子測試設備 |
| 曾凱佳 | 朱延祥 | 電波掩星法反演電離層E域電子密度誤差移除之研究 |
| 林成峯 | 任玄 | Landslide detection with multi-dimensional histogram equalization for multispectral remotely sensed imagery |
| 查伯衡 | 劉正彥 | 利用全球定位系統地面接收機與福爾摩沙衛星三號研究日落反轉增強之電離層電子濃度響應 |
| 塗翎 | 葉永烜 | The seasonal exchange model of icy polar caps of Vesta |
| 鄭長文 | 蔡龍治 | 台灣自主電離層數值模式於單類GPS二次差分定位之應用 |
| 謝怡凱 | 許志浤 | 運用西蜜斯衛星資料研究低頻帶升調合唱波的重複發生週期之分布 |
| 倪健航 | 趙吉光 | 探空火箭姿態計 |
| 陳冠文 | 趙吉光 | 先進電離層探測儀離子流向推導與校正 |
| 徐妤婷 | 趙吉光 | 熱真空測試系統 |
| 鍾明哲 | 朱延祥 | 利用中壢特高頻雷達新干涉天線陣列觀測中氣層之風場 |
| 許智淵 | 劉正彥 | 利用福爾摩沙衛星三號觀測日時引發之電離層電子濃度擾動 |
| 羅昌鴻 | 劉正彥 | 2012年5月21日台灣日環食電離層效應 |
| 茅野音也 | 趙吉光 | 先進電離層探測儀之機構設計與分析 |
| 劉晉銘 | 葉永烜 | Dynamics of Charged Dust Grain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Saturnian Rings |
| 徐稚婷 | 劉正彥 | 磁暴引發之電離層垂直向擾動 |
102學年度太空所畢業論文題目一覽表
博士論文
| 姓名 | 指導教授 | 論文題目 |
| 李昆翰 | 李羅權 大村善治 | Wave generation and electron acceleration associated with cyclotron maser instability driven by an electron ring-beam distribution in space plasmas 電子環射束產生之迴旋脈射不穩定性:電磁波的產生與電子加速 |
| 孫楊軼 | 劉正彥 松尾朋子 | 全球定位系統之電離層天氣應用 |
| 馬正欽 | 蔡龍治 | Application of a GPS Radio Occultation Based Ionospheric Model to Single-Frequency Code-Based Stand-Alone and Differential GPS Positioning |
碩士論文
| 姓名 | 指導教授 | 論文題目 |
| 林彤珈 | 黃健民 | 利用福衛一號的資料探討磁暴期電離層之擾動發電電廠 |
| 吳政倫 | 蘇信一 | 利用福衛一號的資料探討間熱帶輻合區中的深層對流與電離層不規則體相關性 |
| 李育齊 | 劉說安 | 應用GPS推估遲延量於數值氣候模擬以610水災(2012)為例 |
| 陳冠文 | 郝玲妮 | 地球磁層頂多重穿越事件之研究 |
| 陳睿祥 | 朱延祥 | 利用中壢特高頻雷達觀測潭美颱風的降雨現象 |
| 簡國晉 | 劉正彥 | 2009年5月25日北韓地下核子試爆引發之移行電離層擾亂 |
| 劉修昀 | 任玄 | 單發多收合成孔徑雷達模擬與實驗 |
| 曾子弋 | 朱延祥 | 閃電之定位與誤差模擬:雷達干涉法與時間差法之分析與研究 |
| 彭偉杰 | 趙吉光 | 先進電離層探測儀整合測試系統 |
| 賴彥霖 | 葉永烜 | 直接模擬蒙地卡羅法於彗星噴氣和塵埃噴流之應用 |
| 吳柏宏 | 趙吉光 | 數位式探空火箭姿態量測模組 |
| 鄭凌韻 | 潘貞杰 | 利用衛星資料研究低平流層的重力波時空特性 |
| 邱義程 | 劉正彥 | 利用福爾摩沙衛星三號觀測火山爆發效應 |
| 程海翔 | 蔡龍治 | 大氣環境對中頻無線電波地波傳播強度影響的分析與研究 |
| 何萬謙 | 黃健民 | 電離層中性分子密度變化對太陽活動的響應 |
| 林庭安 | 朱延祥 | 台灣上空電離層E域頂層三公尺級電子密度不規則體:特性分析與研究 |
103學年度太空所畢業論文題目一覽表
博士論文
| 姓名 | 指導教授 | 論文題目 |
| 莊皓琨 | 劉正彥 | 台灣及中國災害性地震期間電離層層峰濃度與全電子含量異常研究 |
| 吳剛宏 | 朱延祥 | 改進GPS電波掩星法反演電離層E層電子濃度之誤差:COSMIC觀測與IRI模型模擬 |
| 謝文傑 | 許志浤 | Two Long-standing Problems in Observations:Oblique Propagation of Foreshock ULF Wave and Existence of Contact Discontinuity 太空環境中的兩個觀測難題:前艏震波區域波擾動斜向傳播現象與接觸不連續面的存在證據 |
| 林其彥 | 劉正彥 松尾朋子 | 應用地面GPS觀測以及掩星觀測進行電離層資料同化分析 |
| 莊惟安 | 任玄 | 超寬頻Ka波段於樹之散射量測及研究分析 |
| 陳冠良 | 任玄 | 電磁散射模型於粗糙表面之研究 |
碩士論文
| 姓名 | 指導教授 | 論文題目 |
| 吳季儒 | 葉永烜 | Data Analysis of Superflares on G-type Stars Observed by Kepler Mission |
| 劉忠青 | 朱延祥 | GPS電波掩星法反演電離層散塊E層之模擬 |
| 高偉仁 | 呂凌霄 | 極端AU指數事件之研究 A study of events with extreme AU index |
| 張巍耀 | 郝玲妮 | 壓力均向電漿中慢速震波形成之混合式粒子碼模擬 |
| 嚴文懋 | 林唐煌 | 衛星資料探討台南都市發展在熱島效應及區域降雨型態之影響 |
| 施宣宇 | 任玄 | 立體影像對自動特徵點提取進行三維重建 3D reconstruction with automatic feature extraction from stereo images |
| 趙士豪 | 陳明桂 | 研究TIEGCM的環境控制參數於電離層電子濃度分佈之敏感度分析 |
| 簡士涵 | 張起維 | 電離層赤道異常區之電子濃度季節性震盪及日變化 Variability of the Equatorial Ionization Anomaly on seasonal and day-to-day time scales |
| 游晨佑 | 劉正彥 | 利用福衛一號和全球電離層全電子含量圖共同觀測2002年3月31日M6.8台灣花蓮地震電離層前兆 |
| 洪港傑 | 林唐煌 | 季風輻合效應在台灣地區熱帶氣旋降雨影響之探討 |
| 韓劍 | 朱延祥 | 同相散射雷達觀測雲對地閃電與地面電場關聯性之研究 |
| 黃允威 | 郝玲妮 | 壓力非均向電漿中慢速震波之混合粒子碼模擬研究 |
| 蔡豐名 | 趙吉光 | 先進電離層探測儀數位控制單元之研製 |
| 黃彥皓 | 劉正彥 | 接受者操作特徵曲線統計研究環太平洋地震帶電離層全電子含量地震前兆 |
| 徐彭伯堯 | 李羅權 | 非對稱電流片磁重聯產生之不連續面與膨脹波 Formation of Discontinuities and Expansion Waves in the Outflow Region of Magnetic Reconnection in an Asymmetric Current Sheet |
| 黃靖琪 | 劉正彥 | 利用DEMETER衛星與全球電離層圖研究汶川地震電離層前兆 |
| 陳立恆 | 趙吉光 | 先進電離層雙生儀地面電子測試設備 |
| 曹智涵 | 趙吉光 | 探空十號火箭的姿態重建與分析 |
104學年度太空所畢業論文題目一覽表
博士論文
| 姓名 | 指導教授 | 論文題目 |
| 楊時賢 | 潘貞杰 | 大氣重力波位能之時空分布及控因 |
| 孫傳禮 | 蔡龍治 | 衛載合成孔徑雷達模擬影像負載平衡平行處理運算研究 |
| 蘇泳誌 | 陳明桂 劉正彥 | 利用全球全電子含量圖偵測地震電離層空間前兆 |
碩士論文
| 姓名 | 指導教授 | 論文題目 |
| 黃冠瀚 | 林佳賢 | 製作太陽全時影像以研究日冕洞隨時間的變化 |
| 林岳翰 | 林佳賢 | Multi-Thermal Analysis of Solar Dynamic Events Using Differential Emission Measure |
| 陳凱胤 | 朱延祥 | 利用中壢特高頻雷達測量中層大氣潮汐之三維風場觀測研究 |
| 陳帥甫 | 朱延祥 | 利用多頻率距離成像法研究電離層散塊E層場列不規則體之精細結構 |
| 廖敦佑 | 陳明桂 林唐煌 | 福爾摩沙衛星二號遙測照相儀之在軌相互輻射校正 In-orbit Radiometric Cross-calibration of FORMOSAT-2 RSI |
| 王傑 | 張起維 | Tidal Variability Due to the 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and Ionospheric Responses |
| 蘇楗絨 | 任玄 | 利用遙測影像偵測碟型天線之方向 Dish Antenna Orientation Estimation from Remote Sensing Images |
| 陳瀅琁 | 郭政靈 | 科學酬載氣暉影像儀模擬設計 |
| 周明翰 | 郭政靈 | 科學酬載暉光剖面儀之實作與測試 |
| 李灝 | 劉正彥 | 利用熱帶降雨量測任務衛星觀測地震及火山噴發期間之閃電活動 |
| 陳巍軒 | 劉正彥 | 利用高頻都卜勒觀測系統、電離層探測儀與全球定位系統全電子含量觀測台灣地區之電離層海嘯效應 |
| 洪晟銘 | 趙吉光 | 太空電漿模擬艙自動化監控系統 |
| 林芳澤 | 劉正彥 | 利用全球電離層圖與DEMETER衛星觀測電離層沙塵暴效應 |
| 石艾伶 | 劉正彥 | 接受者操作特徵曲線統計研究台灣地區電離層全電子含量地震前兆 |
| 楊欣哲 | 潘貞杰 | 聖嬰現象與赤道大氣克耳文波之可能關聯 |
| 林沛萱 | 楊雅惠 | 磁雲結構與其起始區域之多點觀測分析 |
| 張益偉 | 呂凌霄 | 擾動層厚度對Kelvin-Helmholtz不穩定之成長率隨波長分佈的影響 |
| 吳宗祐 | 劉正彥 | 利用全球電離層圖偵測2014年8月24日美國加州南納帕規模6.0地震電離層前兆 |
| 張竣凱 | 郝玲妮 | 磁鏡不穩定性之磁流體與混和粒子碼模擬研究 |
| 潘昆慶 | 葉永烜 | 木星環系統帶電粒子動力學分析與全球碰撞分布地圖—為JUNO任務預測 |
| 邱奕中 | 張起維 |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Airglow Photometer for Upper Atmospheric Chemistry |
105學年度太空所畢業論文題目一覽表
博士論文
| 姓名 | 指導教授 | 論文題目 |
| 林飛帆 | 朱延祥 | 台灣地區電離層F層公尺級不規則體之研究 |
| 畢可為 | 許志浤 | 徑向行星際磁場事件之特性及其對磁層之影響 |
| 林再文 | 趙吉光 | 先進電離層探測儀 |
| 周建忠 | 郭政靈 | 同步觀測喜馬拉雅山區上空重力波與紅色精靈 |
| 陳世平 | 劉正彥 | 利用福衛三號閃爍指數資料建立經驗模型 |
| 張富淵 | 劉正彥 | 低緯、中緯、高電離層中性風效應之研究 |
碩士論文
| 姓名 | 指導教授 | 論文題目 |
| 傅兆平 | 朱延祥 | 國立中央大學特高頻測海雷達回波分析與比對 |
| 陳曉清 | 劉正彥 | 美濃地震之地磁和次聲波同震訊號 |
| 曾從恩 | 趙吉光 | 小型電離層探測儀電源管理單元 |
| 蔡秉翰 | 趙吉光 | 小型電離層探測儀地面電子測試設備 |
| 高珮庭 | 趙吉光 | 小型電離層探測儀數位控制單元 |
| 林宗琪 | 趙吉光 | 小型電離層探測儀類比前端處理單元 |
| 呂旻叡 | 郭政靈 | 影像式光譜儀的實作與紅色精靈光譜研究 |
| 曾聖凱 | 林唐煌 | 福衛二號絕對輻射校正及全球動態量程之建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