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凌霄・學習・教學・做學問・心得分享
Thoughts on Learning, Teaching, & Study

Last updated 2023-03-08



珠璣集

如何聰明學習

話說作弊

致研究生



這些是我最心愛的字句...

 "....the more I discover, the more I want to know."
  ---Maeve Leakey

 "There is no unsolved problem, only wrong direction."

 " In the end, we will conserve only what we love,
  we will love only what we understand, and
  we will understand only what we are taught."
  ---Baba Dioum


 老子說:「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所以當老師的不僅要慶幸自己能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更要慶幸世界上還有這麼多小傻瓜等著你來教。
 否則,如果每個人天生都聰明伶俐,無師自通,那麼世界上就不需要老師了!
  老師豈不都失業了!
 此即“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也。


 “微笑 就像獨處在一間黑暗的房間裡。
 陽光一剎那間撲了進來。”


 微笑讓人變得幽默!讓大家都有個好心情!
 做學生的,大概都希望老師臉上,常常帶著微笑!
 做老師的,也希望學生們不要太酷,請偶爾也賞老師一個愉快的微笑吧!
 這樣老師上起課來,會更有勁喔!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怠。      —論語

  我的經驗是:
  二十歲以前的小孩子,往往學而不思,
  三十歲以後的老人家,往往思而不學!
  你是一個等人餵食的【小孩子】呢?
   還是一個不能再學新東西的【老人家】呢?

 得之艱難,則失之不易。
 得之既易,則失之亦然。  —蘇軾

 猶記得我的母親曾經跟我分享她的學習經驗:她說,
 「背誦一段課文,花的時間越短,忘得越快。花的時間越長,記得時間越久。」
 我自己實際試驗過,真的是如此。不過,我還是不太喜歡背古文,頂多把它們讀得流暢一點。
 對照之下,各種詩詞,就比較容易讓人背誦後,記得,不忘。
 我想古文難記,主要的原因是,本來很有韻味的古文,改用京片子國語來發音,就沒有韻味了。
 讓人很難用唱歌的方式,把美好的文字用有韻味的聲音紀錄在腦海中。
 想想,如果當初票選國語,能票選一個南方話,應該就比較沒有這個問題了。


 學者,先要會。     —近思錄
 書不必多看,要知其。  —近思錄


老人家的智慧 :

插畫家 Tasha Tudor 說:
 人生很短促,所以,如果把時間浪費在不想做的事情上,是很可惜的唷。
 有價值的好事,值得花費時間精力去完成。
 (我想這句話可以應用的範圍,可以由烹飪、作畫、到做研究,都適用!)

Tasha Tudor 也教我們一些水彩畫的技巧:
 首先,在描圖紙上畫草稿,並修正到滿意為止。
 接著,把紙翻面,用鉛筆以四十五度教,將背面全部塗黑,
 就成了自製的複寫紙。
 然後,把它放到畫紙上,將草稿複寫過去,
 這樣畫紙上,可不就出現了想畫的圖嗎?
 最後只要上色,作品就完成囉!

李天岩 教授 說:
 不必浪費時間去寫那些「有跟沒有,都一樣的paper」。

 李教授,密西根州立大學數學系教授,很年輕就罹患嚴重的腎臟病。
  他是靠著姊姊捐一顆腎給他,才得以存活。直到新冠疫情期間,才不幸往生。
  他了解生命是短暫的,所以他認為不必為了增加發表論文的數量,而浪費生命,
  去寫那些「有跟沒有,都一樣的paper」。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要如何讓該記得的事,一直在自己的眼前出現呢?
 Professor Axford (Sir William Ian Axford) 多年前應邀訪問中大。
 訪問期間,在一次座談會上,被詢問到如何有效率地做研究?
 他說,在白板上列出該做的事項 (to do list),一一去達成,可有效的提高研究工作效率。
 這應該就是一種避免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的補救措施。
 如果沒有白板怎麼辦呢?我發現拿個小本子,記下「一週的 to do list 」,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FAQ: 時間管理 與 職場方向

Q: 大一同學問,如何規劃時間或進行時間管理?

以下是我的答覆

我想,好的時間管理,第一個就是注意身體健康,不要感冒了。我覺得生病是最浪費時間的事了!但是“睡覺”不是浪費時間。身體的廢物全靠晚上睡覺時,清理乾淨,所以好的睡眠,會讓你白天做事,事半功倍!

建議各位同學養成在10月初施打流感疫苗的好習慣。已開發國家的人民常常在國內旅遊與出國旅遊,因此容易傳播各種流感病毒。所以做為已開發國家的人民,要養成施打流感疫苗的習慣。這也是國際衛生組織評估一個國家公共衛生做的好與不好的一個重要指標。

其次,我個人認為,打鐵要趁熱。等它涼了,就要重新加溫,重頭來一遍,非常浪費時間。
所以,當天學的新知識,建議你們儘量在48小時之內,至少溫習它一遍,並把重要的“體會”與“心得”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利用最少的時間溫習功課,而獲得很高的成效。另外你們也可以把不懂的部份,記錄下來,在下一堂課前,吃飯、睡覺、等人、等車、坐車時,都可以想一想,見到同學,學長,也可以問一問,最後,如果都想不出頭緒來,至少下次上課前,可以寫張小字條,問老師,請老師再說明一次。更厲害的高手,還可以,“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從學到的內容,推論新的理論或結論,也許,老師下一次上課教的內容,就是你自己推論出來的結果,久而久之,你就會變得很有自信心,知道自己跟幾百年以前的科學家,一樣的厲害了!

反之,如果你選擇先去參加課外活動,以致於忘光了老師上課教過的東西,等活動結束後,再回來看幾天前上課的內容,這時鐵已經涼了,要再重頭理解一遍,常常是事倍功半!!其實大一的功課,還算簡單。等到大二以後,課越來越多,越來越重,以上的學習法則,將可以讓你的學習,變得輕鬆又有效率!

有效率的學習與規律的生活作息,再加上少生病,會讓你大學時期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參加課外活動。各位不妨試試看了!

Q: 大一同學問,未來的職場方向如何?

以下是我的答覆

這個題目有點難,因為瞬息萬變的社會架構,我實在不知道4年後的世界局勢,將會如何發展。連新竹園區的科技人才,都可能要放無薪假,世界上恐怕沒有什麼工作是鐵飯碗的。不過社會不會虧待有能力的人。所以學會理工地科的共同科目,將來就業的範圍是很廣的。如果你再去選修幾門商學院或資電學院的課程,則就業的範圍會更廣。

總之,大一新鮮人與家長們需要知道,大學是通才教育。研究所才是專才教育。至於系上安排大三、大四修習的一些專業科目,為的又是什麼呢?其實它們的目的有二:

(1)拿這些專業科目當作範例,以橫向與縱向的方式,重溫大一、大二所學過的數學與物理。藉著活用這些知識,讓你對這些知識的了解更為透澈。
(2)縮短進入研究所以後,本科系專業科目的學習時間。


如何聰明學習:


聽課、聽演講,
  就像在河沙中淘金,
  也像在亂石堆中找寶石。
 上課、演講的內容,
  大部分,也許你已經無師自通了,
  少部份,精彩的內容,
   可能只不過是一兩個基本的概念。
 可是就是這一兩個基本的概念,
  學會了,
  就可以讓你終生受用不盡。
 好的寶石,可遇不可求,
  看在這些寶石的份上,你就值得——
  每堂課都去教室坐坐,
  每次的演講都去聽聽,
  你一定也能像我一樣,
  常常滿載而歸!



洪蘭教授在【講理就好】這本書中,對背景知識的重要性有兩段(85頁與228頁)很精彩的說明,
我把它們稍稍改寫了一下:

 背景知識,就像一張篩網,
  網愈密,新知識愈不會流失。
 大師的演講,就像充滿了智慧的瓊漿,
  只有綿密的網可以兜住它。

 聽演講,最能看出一個人對某一個領域的功力:
  一般來說,教授聽得比博士班學生多,
  博士班學生又聽得比碩士班學生多,
  而大學生聽專業演講大約只能聽得懂兩三成。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背景知識的重要性,
  熟記在心裡的背景知識,就像隨身攜帶的一個小板凳,
  當我們接觸到一個進階的概念與新知識的時候,
  只有帶著小板凳的人,才能登高取得這個知識。

那些把背景知識藏在電腦裡、書本裡、筆記本裡的人,
就像把小板凳放在家中,總是會錯失接受新知的良機。
所以我們怎麼能不把背景知識牢記在心中(腦海中)呢?

 這就是為什麼,愈懂得充實自己背景知識的人,
  他的學習成就也會愈來愈高。因為
 他的篩網愈來愈密,他隨身攜帶的板凳(或梯子)也愈來愈高!

大一大二所學的基本課程,就是大三大四所學之進階課程的背景知識。
大三大四與碩一的課程,就是未來就業與深造所需的背景知識。

此外,常常看看別的領域的書籍,增加自己跨領域的知識,
 是做一個成功健康的現代人,充實自己背景知識的另一個方向!



話說作弊:

據說史丹佛大學的一個教授,寫了一本書(前校長劉兆漢教授寫了序),
  書中談到,什麼才算是一個【好的大學】,
  作者認為能夠培育出【好人】的大學,就是好的大學。

 什麼人是【好人】?
  你認為貪污的人是【好人】嗎?
  你認為挪用公款,炒作股票,因而致富的人是【好人】嗎?
  你認為挪用公款,炒作股票,不幸東窗事發,
   吃上官司的的人是【好人】嗎?
  你認為輕率的醫療,病人冤枉死了,
   再竄改病歷,保護自己的醫療人員是【好人】嗎?
  你認為輕率的建築,草率的核發執照,等房子垮了,
   再竄改文件,裝作沒事,
   繼續賺錢做官的人是【好人】嗎?
  你知道以上這些都是社會上【作弊】的行為嗎?
  你知道有多少【作弊】的行為,是從小養成的嗎?

  你是否同意,一個學校,所有的學生,
   大小考試,都不作弊,
   這個學校將很有希望成為一個【好的大學】?

  你是否希望中大成為一個【好的大學】呢?
  你是否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好人】呢?
  希望大家共勉之!


 學習的目的,
  是在尋寶、充實自己、擴大視野。
 好的成績,
  只不過是努力學習的一項【副產品】,
  不應該是學習的目標。
 如果平日不努力,一學期下來,沒學到東西,
  只求考試作弊,作業抄襲,獲取高分,安慰父母,
  同時在自己的心靈上,留下污點,
  這樣做,值得嗎?   


致研究生

   對研究生的 12分鐘 精神講話 (2007-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