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讓我們來認識我們頭上的大氣吧!



圖目錄 本文的影音版 對流層 臭氧層平流層
中氣層 增溫層 電離層 磁層與日磁層


你知道地球大氣有多厚嗎??
你知道大氣的邊界到哪裡嗎??

  科學家把地球的大氣一層一層的加以分類。由下而上,分為對流層、臭氧層、中氣層、電離層、以及磁層。其中對流層是氣象學家的研究領域。電離層以及磁層是太空物理學家的研究領域。至於臭氧層與中氣層,則算是氣象學家與太空物理學家的共同研究對象。現在就讓我們配合著《大氣垂直分布圖》簡單的介紹一下這幾層地球大氣吧。
圖一《大氣垂直分布圖》


【對流層】
  在海平面上方約0至10公里之間為對流層。這個區域常常出現上下對流,因而得名。

為什麼對流層中的大氣會發生對流現象??

  原因之一是因為地形不平坦,提供了空氣舉升的擾動條件。
  原因之二是因為下熱上冷,而且溫差很大。因此只要出現些微的空氣舉升擾動,被舉升的空氣就會持續上升,這就是對流不穩定。就像煮水時一定是在下方加熱,才能藉著對流使整壺水快點煮開。

讓我們先來看看地球表面,地形有多不平坦!

  地球上最高的山峰是喜馬拉雅山,山高8848公尺,將近10公里。當水平氣流遇到了喜馬拉雅山、青康藏高原、以及其他高山峻嶺時,就會被迫舉升。因此地球上對流層的厚度至少有10公里。

我們再想想看,為什麼對流層下熱上冷?為什麼離太陽愈近的高空反而愈冷呢?

  理由是因為對流層的溫度,主要取決於其中二氧化碳與水汽的溫度。
  二氧化碳與水汽不吸收短波只吸收長波,因為它們分子鍵結的振動頻率與長波的頻率相當。可是太陽發射出來的光波主要在短波段,那麼長波打哪兒來?原來太陽發射出來的短波,被地表吸收,吸收後的能量以熱的方式向上發散,就是一種長波。所以說,讓二氧化碳與水汽增溫的熱源來自於地面,而不是來自於空中的太陽。因此對流層的溫度離地面愈近愈熱。

你知道嗎?
  在冬天,若天空晴朗無雲,則長波輻射旺盛,那麼當天晚上就會很冷。在夏天,下雨前,空氣中溼度高,通常氣溫也會很高。這就是水汽能吸收長波輻射,造成溫室效應的證明。在都市中,汽車排放出二氧化碳及水汽多的地方,通常氣溫也比較高。


【臭氧層】
  對流層的上方為臭氧層。這個區域因為臭氧濃度頗高,而得名。臭氧需要吸收紫外線,以便進行斷鍵等化學反應,所以臭氧層為我們擋掉了許多對人體有害的紫外線。因為臭氧層的熱源,是來自太陽的短波紫外線,所以臭氧層越靠近太陽溫度越高。由於臭氧層上熱下冷,因此不易發生上下對流的現象,氣流平穩,故又稱做【平流層】。長途噴射客機都在此層中飛行。


【中氣層】
  臭氧層的上方為中氣層。對於此層,目前的觀測資料並不是十分充足。因為中氣層的高度太高了(約海平面上方60公里至80公里),探空氣球無法到達。至於火箭觀測,因速度太快,停留在中氣層的時間太短,所以也無法獲得詳細的資料。近來科學家大多利用特高頻雷達配合火箭,來觀測中氣層的結構。中氣層的上下溫差不大,並且會隨著季節、緯度而改變。縱使有時溫度分布上冷下熱,但因溫差不夠大,仍不足以構成對流不穩定。因此中氣層的大氣運動仍以水平方向的運動為主。中氣層中的氣體成分以及化學反應,一直是科學家想探索的一個課題。最近發現的高空閃電,發生的範圍大約就是在平流層到中氣層這一區域。藉著觀測高空閃電的光譜,可以幫助科學家進一步了解中氣層的化學成分。


【增溫層】
  中氣層的上方為增溫層。因為這裡的大氣,吸收來自太陽的X光以及γ射線,進行「光化游離」反應,因此這裡的溫度分布,愈接近太陽愈熱。故稱作增溫層。又因為這裡的大氣中含有不少游離態的氣體,因此導電率很高;故又稱作電離層。


【電離層】
  大約海平面上方100公里至2000公里的大氣層,因為含有不少游離態的氣體(電漿),因此導電率很高,故被稱作電離層。在二次世界大戰時,間諜所使用的短波收音機,就是利用電磁波在電離層與地面,這兩個良導體之間來回反射的特性,達到越洋傳遞訊息的目的。
  科學家發現,當入射電磁波的頻率與電離層的電漿頻率相同時,就會被反射。而電離層的電漿頻率,又與電離層中電漿密度的平方根成正比,就好像彈簧的振動頻率與彈簧的彈力常數的平方根成正比一般。因為電離層的高度在白天與夜晚不相同。高度不固定,造成短波收訊器的功能時好時壞。所以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用短波收音機了,但是我們仍用短波收音機的原理來探測電離層中的電漿密度。
  有些電磁波雖然不會被電離層的電漿反射,但是穿過電離層時,還是會被電漿折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接收機有好有壞,好的接收機設計時,都會考慮到電離層的折射效應。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因為電離層的電子密度隨著日出日落都在改變,因此電波穿過電離層被折射的程度,難以預估模擬,因此再好的接收機,也難保不發生位置誤判的烏龍事件。當然軍事用途的衛星定位系統中,利用加碼的方式,可進一步提高定位的準確度。這又另當別論了。


【地球磁層與日磁層】
  電離層的上方為磁層。電離層與磁層之間其實並沒有很明顯的邊界。電離層和磁層不同的地方在於中性粒子含量的多寡。電離層中,中性粒子含量多,會影響帶電粒子的運動。磁層中,中性粒子含量甚微,幾乎可視為完全游離的氣體。

  磁層,顧名思義,是一個由磁場主導的區域。但是它與上述各層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完全不是一個「層」狀的結構。因此在《大氣垂直分布圖》上找不到磁層這一層!

地球的磁層究竟長個什麼樣?
  這張《地球磁層圖》或許可以給你一點概念吧!

由這張圖看來,地球磁層是指一個三度空間,很複雜的區域,而不是一個球殼一般的層狀結構。有人說地球的磁層像一隻大烏賊。你說像嗎??

地球磁層的勢力範圍:
地球磁層的下邊界就是電離層。地球磁層的上邊界,我們叫它磁層頂。
磁層頂就是「地球的磁場與地球的電漿」和「太陽的磁場與太陽的電漿」的交界處。

  至於地球磁層,為什麼會從一個簡單對稱的磁場結構,變形為目前這種烏賊的樣子呢? 這個問題比較深奧,所以我們要另闢一個《烏賊園地》來談這個問題。

地球的磁層究竟有多大?
  讓我們來看看下面的數據吧:
面對太陽那一面,地球的磁層頂距離地心約10個地球半徑,背對太陽那一面的磁尾,可達到500至1000個地球半徑;而磁尾的直徑約有60個地球半徑。由此可知地球磁層之大了。

  可是地球的磁層雖大,卻要比天王星、海王星、土星、木星的磁層都小得多。至於與太陽的磁層相比,更是小小小巫見大巫了。科學家估計,太陽的磁層(日磁層),大約是將地球的磁層,按照比例,放大約40萬倍。也就是說,如果地球磁層是一粒米,那麼日磁層就像一棟50層的大樓。

  日磁層究竟有多大?據猜測,太陽的磁層,頭的一側距離太陽約200AU(AU:天文單位,也就是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尾的一側距離太陽最遠可達10000AU。這樣的日磁層大小與冥王星到太陽的距離(不到50AU)相比,實在是太大了。不過這個長度不到60天光程(光走60天的距離)的日磁層,若拿來跟太陽與最近的恆星距離(4.3光年)相比,似乎又算不了什麼了。

  地球的磁層,就像其他行星的磁層一樣,是浸泡在太陽的磁層與太陽風中。所以地球磁層其實會隨著外在壓力的不同而改變大小。外在壓力包括了太陽風的風壓、太陽風的熱壓、以及太陽風中磁場的磁壓。(天啊!什麼是《磁壓》?讓我們進到《壓力園地》來看看吧!)

什麼是太陽風呢?
太陽風是來自太陽的高速電漿流。要了解太陽風,讓我們來看一看以下的這兩篇報導。
《太陽風的迷思故事》
《太陽風的加速原理》


圖目錄:

圖一、大氣垂直分布圖

圖二、特高頻雷達

圖三、高空閃電

圖四、地球磁層圖

圖五、太陽的磁層(日磁層)


作者:
呂凌霄 國立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 lyu@jupiter.ss.ncu.edu.tw